英国Newcastle大学、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美国Texas Austin大学和美国Washington大学在超重力装置的研究开发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建立了第一套用于脱除地下污水挥发组分的超重力装置,该装置成功地运行了6年。
1987年,美国Flour Daniel公司在新墨西哥州的EL Paso天然气公司建立了利用二乙醇胺对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进行选择吸收硫化氢的超重力装置。该装置的经济指标明显高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同年7月,Glitsch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进行了在不含硫化氢的气体中利用二乙醇胺吸收二氧化碳和利用三甘醇进行天然气干燥两项实验,并都获得了成功。
Martin与Martelli曾使用旋转填料床与传统蒸馏塔连接,以环已烷和正庚烷分离系统进行测试,填料采用网状金属填充物。结果显示,在填充物径向厚度21cm下,具有9个理论板数,其相当于2.36cm的等板高度。
郝靖国在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Gardner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旋转填料床脱除聚苯乙烯中残余单体的研究。在黏度高度400Pa•s的聚苯乙烯中的单体含量(900×10-6)和其他小分子物质(乙苯320×10-6二聚物414×10-6、三聚物4520×10-6)脱除到乙苯小于16×10-6,其他小分子小于65×10-6,脱除率大于95%。
至今,国外对超重力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在下述方面:1、蒸馏、精馏;2、环保中的除尘、除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及有害气体的去除,液-液分离,液-固分离;3、吸收,对天然气的干燥、脱碳、脱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4、解吸,从污染的地下水中吹出芳烃,化学热(吸收、解吸);5、旋转电化学反应器及燃料电池(快速去除气泡,降低超电压);6、旋转聚合反应器;7、旋转盘换热器、蒸发器;8、聚合物脱除挥发物;9生物氧化反应过程的强化(传统的生化反应在发酵罐中进行)。
自1988年北京化工大学郑冲教授与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合作,开始进行旋转填料床的研究应用起,国内十几所高校都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以北京化工大学、中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报道较多。中北大学对流体力学、传质理论、微观混合、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精馏、吸收、解析、萃取等典型单元操作以及反应过程在内的多个化工过程进行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